新加坡私宅價格連續四個季度走高,第二季上揚3.4%。2018年上半年共上漲7.3%。無怪乎政府在外部環境可能因為貿易單邊主義思維抬頭,市場變惡劣前要及時出手降溫措施,降低系統風險。
房地產分析師一致認為,最新一輪降溫措施生效后,買家購房時會采取觀望態度,未來私宅價格增長預計會放緩。
根據市區重建局(URA)昨天發布的完整季度私宅數據,第二季有地私宅的價格上揚4.1%,高于前一季的1.9%漲幅。非有地私宅的價格則上升3.2%,低于第一季4.4%的增幅。
非有地私宅價格方面,代表中檔公寓的其他中央區(RCR)漲幅最大,上揚5.6%;代表大眾化私宅的中央區以外(OCR)上揚3%;代表高檔私宅的核心中央區(CCR)則微漲0.9%。
報告指出,發展商在第二季推出2437個私宅單位(不包括執行共管公寓),比前一季的921個多,并且賣出2366個,比第一季的1581個多。而即將進入市場的新私宅單位,第二季環比增加11.6%至4萬5003個。
房地產分析師普遍認為,降溫措施會影響接下來私宅價格走勢。
萊坊高級咨詢與研究部主管李乃佳接受《聯合早報》訪問時預料,私宅價格不會以目前的速度繼續增長。他認為,許多買家會采取觀望態度,因此私宅銷售預料會放緩。
ERA產業主要執行員林東榮說:“幾乎所有項目都會受影響,但我們預計豪華項目的影響最大。”
他原本預料私宅價格今年全年會上揚介于10%至12%,如今轉而下調7%至10%。
不過,橙易產業研究與咨詢部主管孫燕清則認為,私宅價格接下來幾個月會穩定下來,但不會大幅度下滑。
她說:“許多發展商財力雄厚,或是上市公司,它們在過去幾輪的降溫措施實行后都能渡過難關。”
小編在這里也想插一句:從去年開始的集體出售熱潮到今年7月為止共成交了接近190億新元(2017年共87億,2018年迄今已102億)。有些業主已經拿到了集售所得開始重新進入市場,很大程度上助推了上半年房價的快速上漲。接下來還有更多的業主拿到集售所得,對市場依然是個不可小覷的支撐。小編認為接下來半年到一年市場小跌或小升都在情理之中。大跌的幾率并不大。相反,優質好的設計的新、舊項目將繼續得到市場的追捧。簡言之,大家都覺得好的項目不會跌價。
分析師:私宅銷量料隨新一輪降溫措施下跌
在新一輪降溫措施下,公民和永久居民購買第二套房地產的額外買方印花稅(ABSD)上調五個百分點。發展商購買住宅房地產(包括地皮)的ABSD則從15%上調到25%,而且還須預付一筆無法退回的5%印花稅。
杰地集團執行總監麥俊榮估計,發展商今年原本預料可售賣1萬至1萬4000個私宅單位,但在新一輪降溫措施實行后,可能會下調到8000至9000個。
他指出,接下來兩年私宅單位供應量約有5萬個。由此計算,市場需要5.5年至6.3年才能消化掉這些單位。
根據條例,發展商須在五年內完成項目并把所有單位賣出,否則得支付ABSD。
麥俊榮說:“如果住宅項目更大型,發展商面臨的風險就會更大。這也意味著,有些大型項目可能無法在五年期限內賣完所有單位。”
組屋轉售第二季量增33%或漸復蘇 價格小幅回升0.1%
今年第二季度轉售組屋交易量與上一季度相比,增加33.3%,組屋轉售價格指數也出現小幅度回升,終止了自2016年第四季度以來,連續六個季度下滑的趨勢。
加上下半年預購組屋數量減少,分析師認為,這預示著組屋轉售市場可能開始走出谷底,逐漸復蘇。
建屋發展局昨天早上公布最新數據,顯示今年第二季共有5941個組屋單位轉售,比今年首三個月的4458個單位多了33.3%。組屋轉售價格指數也小幅回升0.1%,終止了六個季度來的下滑趨勢。
杰地集團(ZACD Group)執行總監麥俊榮指出,組屋轉售市場有可能走出谷底。他說:“轉售市場在2013年第三季達到頂峰之后,就以緩慢的跌幅往下調整了五年,目前看來似乎到了谷底。第二季度交易量的增加,以及下半年預購組屋供應減少,都可能意味著組屋轉售市場的復蘇。”
不過他也指出,目前組屋轉售價的升幅微乎其微,需要進一步觀察市場是否回暖,而全年的增長有可能趨向平緩,年比增幅預計在負0.3%至1.5%之間。
更多組屋滿五年料推高轉售量
橙易產業(OrangeTee & Tie)研究與咨詢部主管孫燕清則指出,本季度組屋轉售量增加,也有可能是因為更多組屋單位已滿五年最低居住年限,可以在轉售市場上出售。